诗词原文
闻啼鸟
唐·金昌绪
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
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
(注: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“不嫌惊破纱窗梦,却恐为妖半夜啼”并未直接出自此诗,但根据意境与内容的相似性,可以推测您可能是想询问与此类情感表达相近的古诗,金昌绪的《闻啼鸟》表达了女子因黄莺啼叫惊破与远征辽西的爱人团聚之梦的情感,与您的关键词所蕴含的意境有共通之处。)
作者简介
金昌绪,唐代诗人,生平事迹不详,仅知其为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,他的作品以五言绝句见长,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情感,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动人。
译文
我驱赶那黄莺儿,叫它不要在那枝头啼叫了。
不停啼叫惊醒了我的美梦,害我无法到达辽西与亲人相会。
释义
此诗通过描写女子驱赶黄莺,以免其啼叫声惊破自己与远征辽西的丈夫团聚的美梦,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与哀愁。
赏析
《闻啼鸟》以极其简练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,表达了深沉的情感,前两句“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”,直接点出主题,女子驱赶黄莺,是为了不让其啼叫,后两句“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”,则揭示了驱赶黄莺的原因,即黄莺的啼叫惊破了女子与远征辽西的丈夫团聚的美梦,全诗情感真挚,语言质朴,通过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,展现了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。
创作背景
闻啼鸟》的创作背景,史书记载不详,但从诗中可以看出,它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离别之情,唐代边疆战事频繁,许多男子被迫远征,留下妻子儿女在家乡守候,这首诗正是以女子的口吻,表达了她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无奈。
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并未直接出自此诗,但《闻啼鸟》所表达的情感与您的关键词所蕴含的意境有相似之处,都体现了对美好梦境被打破的遗憾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