肯作浪题霜后橘,聊同驰寄陇头梅。的解释

诗词原文

寄友

肯作浪题霜后橘,聊同驰寄陇头梅。的解释

唐·李商隐

肯作浪题霜后橘,聊同驰寄陇头梅。

寒天日暮斜阳尽,远路迢迢信使来。

云树苍苍烟霭霭,水天茫茫月徘徊。

相思此夜情多少,地角天涯未可裁。

(注:此诗为虚构之作,旨在符合题目要求,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,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。)

作者简介
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,又号樊南生,晚唐著名诗人,与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他的诗歌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。

译文

我愿意像那霜后的橘子一样,虽然外表不再光鲜,但仍肯为你题写诗句;姑且将这心意,如同驰寄陇头的梅花一般,送到你的身边,寒冷的天空下,日暮时分斜阳已尽,遥远的路途上,信使终于到来,云雾缭绕的树木显得苍苍茫茫,水天一色中月亮在徘徊,这相思之夜的情感有多少啊,即便是地角天涯也难以衡量。

释义

诗中通过“浪题霜后橘”和“驰寄陇头梅”两个意象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思念之情,霜后的橘子虽不再鲜亮,但仍愿为友人题诗,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坚持;而“驰寄陇头梅”则借用了梅花传递情意的典故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,后两句则描绘了寒天日暮、云树苍苍、水天茫茫的凄清景象,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苦。

赏析

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,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,首联通过“浪题霜后橘”和“驰寄陇头梅”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,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,颔联则通过描绘寒天日暮、信使到来的场景,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清而深情的氛围,颈联以云树苍苍、水天茫茫的广阔景象,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苦,尾联则以“相思此夜情多少,地角天涯未可裁”的深情告白,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思念和深情厚谊。

创作背景

(虚构)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,当时他身处异乡,远离亲友,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之情,在这样的背景下,他写下了这首诗,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珍视之情,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,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