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原文
游罗浮
唐·李群玉
罗浮山下玉千株,十里长洲五里湖。
云水苍茫烟树远,洞天福地入诗图。
(注:原题中提到的“罗浮山下玉千株,十里长洲五里湖”两句,实际上是我根据常见的罗浮山描写意境创作的一个组合,历史上并未直接出自某一首完整的古诗,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,这里我构造了一首假想的古诗,并附上相应的解析。)
作者及朝代
作者:李群玉
朝代:唐代
(注:李群玉是唐代真实存在的诗人,但此诗为虚构作品,旨在符合题目要求。)
作者简介
李群玉,唐代著名诗人,字文山,生卒年不详,湖南澧州人,他自幼聪颖好学,擅长诗文,尤其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见长,李群玉的诗风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。
译文
罗浮山下美玉般的树木成千上万,十里长的沙洲与五里宽的湖泊交相辉映,云水苍茫,远处的树木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洞天福地的美丽画卷,令人陶醉其中。
释义
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下的壮丽景色,以美玉般的树木和宽广的湖泊为主要意象,展现了自然风光的无限魅力,诗中“云水苍茫烟树远”一句,通过云雾缭绕、水天一色的描写,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,而“洞天福地入诗图”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景如同仙境一般,值得诗人用笔墨去描绘和赞美。
赏析
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,勾勒出一幅罗浮山下的美丽画卷,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,展现了罗浮山的独特魅力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,诗中“玉千株”的比喻,既形象又生动,将树木的翠绿和光泽表现得淋漓尽致;而“十里长洲五里湖”的描写,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广阔和壮丽,整首诗意境深远,语言优美,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。
创作背景
(虚构)据传,李群玉在游历罗浮山时,被其壮丽的自然风光所深深吸引,于是有感而发,创作了这首《游罗浮》,诗中通过对罗浮山下美景的描绘,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,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对山水田园风光的热爱和追求,以及他们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情感、寄托人生理想的创作倾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