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原文
朝归书事
唐·韦庄
绿槐阴里一声蝉,
涧水幽幽咽断烟。
日永风清倦曲肱,
小窗闲坐养幽闲。
近来向晚差安适,
吟诵新诗慰目前。
丞相忧边稀出沐,
延英三刻岂知劳。
作者及朝代
作者:韦庄(约836年-约910年)
朝代:唐代
作者简介
韦庄,字端己,京兆杜陵(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)人,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、词人,他生活在晚唐的动荡时期,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,后入蜀依附前蜀政权,曾任前蜀宰相,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,词则婉约多姿,对后世影响深远,是“花间派”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。
译文
在绿槐的树荫下,传来了一声蝉鸣,山涧的水流幽幽地流淌,仿佛在烟雾中断断续续地呜咽,夏日漫长,清风徐来,让人感到有些疲倦,于是我便在小窗旁闲坐,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幽静与闲适,近来傍晚时分,我渐渐感到心情安宁舒适,吟诵着新诗来慰藉眼前的时光,而丞相因为忧虑边疆战事,很少有时间沐浴休息,他在延英殿里处理国事,三刻时间(古代计时单位,约等于现在的四个半小时)里哪里知道什么是劳累呢?
释义
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自己闲坐小窗、享受幽闲生活的场景,与丞相为国事操劳、无暇休息的对比,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,前六句写诗人自己的闲适生活,后两句则通过丞相的形象,展现了当时国家边疆不宁、朝政繁忙的局势。
赏析
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,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生活画面,同时又不失对时局的关注,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闲适与丞相的辛劳,既表达了对个人生活的满足,也流露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,诗中“绿槐阴里一声蝉,涧水幽幽咽断烟”等句,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,为全诗奠定了基调,而“丞相忧边稀出沐,延英三刻岂知劳”则直接点明了时局的动荡和丞相的辛劳,使全诗在闲适之中又增添了一份厚重感。
创作背景
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,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、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,韦庄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,对时局的动荡有着深刻的感受,这首诗可能是在他入蜀依附前蜀政权之前或之后创作的,通过描绘自己的闲适生活和丞相的辛劳,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生活的向往,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文人墨客,在乱世之中寻求心灵慰藉和人生价值的复杂心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