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原文
山居杂诗
宋·释文珦
林深路欲迷,水浅石频蹊。
起寻冠服风动腋,却向茅檐亲野日。
山鸟自啼人自静,溪云相逐雨相携。
此中真意谁能解,独倚松风听万籁。
作者简介
释文珦,南宋末年至元初的僧人、诗人,字潜夫,自号潜山老叟,于病中自署仇山翁,他的生平事迹不甚详明,但可知他一生未仕,隐逸山林,以诗酒自娱,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,释文珦的诗风清新自然,多抒发山林隐逸之趣,对后世有一定影响。
译文
在茂密的树林中,道路变得模糊不清,溪水浅浅,石头频繁露出水面形成小径,我起身去寻找冠服,微风拂过腋下,带来一丝清凉,却又转身回到简陋的茅檐下,亲近那自然的阳光,山中的鸟儿自由自在地啼叫,人们则沉浸在宁静之中,溪边的云朵相互追逐,雨水也仿佛相约而至,这里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?我只独自倚靠在松树旁,聆听那自然界万籁的声音。
释义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山林的生活场景,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,首联写林深路迷、水浅石蹊,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探险意味的氛围;颔联“起寻冠服风动腋,却向茅檐亲野日”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短暂向往与最终回归自然的抉择;颈联通过山鸟自啼、人自静以及溪云相逐、雨相携的描写,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;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深刻体悟与独享其乐的情怀。
赏析
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,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,展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,诗中“起寻冠服风动腋,却向茅檐亲野日”一句尤为传神,既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短暂留恋,又凸显了他最终选择回归自然、亲近自然的决心,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充满了山林隐逸的闲适与宁静。
创作背景
释文珦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这一动荡时期,社会动荡不安,仕途艰难,他选择隐逸山林,以诗酒自娱,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,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,它反映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坚守,以及对世俗社会的疏离与反思,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,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