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人藏书务书多,昔人读书病书少。的意思及出处

诗词原文

读书有感

今人藏书务书多,昔人读书病书少。的意思及出处

朝代:清代

作者:郑板桥

今人藏书务书多,昔人读书病书少。

书多翻致束高阁,书少犹能诵精要。

作者简介

郑板桥,原名郑燮,字克柔,号板桥,江苏兴化人,清代著名书画家、文学家,他是“扬州八怪”之一,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,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,富有哲理,常寓深意于浅近之中,其书法和绘画也独具风格,深受后人喜爱。

译文

现在的人藏书总是追求数量多,而过去的人读书却常常因为书太少而感到苦恼,书太多了反而导致很多书被束之高阁,无人问津;书虽然少,但还能精读并掌握其中的精要。

释义

这句诗通过对比今人与昔人对待书籍的态度,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真谛的深刻理解,今人往往追求藏书的数量,却忽视了书籍的质量与阅读的效果;而昔人虽然书籍稀少,但能够珍视每一本书,深入研读,真正掌握书中的知识。

赏析

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,揭示了读书与藏书之间的辩证关系,作者通过对比今昔,批判了现代人盲目追求藏书数量的现象,强调了精读与掌握书中精要的重要性,诗中“书多翻致束高阁,书少犹能诵精要”两句,更是以鲜明的对比,突出了精读与泛读之间的区别,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读书观。

创作背景

郑板桥生活在清代中期,这是一个文化繁荣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的时代,他一生历经坎坷,但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热爱与追求,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,面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浮躁学风,有感而发,通过这首诗,他既表达了对古人严谨治学态度的敬仰,也寄托了对后世学人能够珍视书籍、深入研读的期望。

这首《读书有感》不仅是对读书态度的深刻反思,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有力批判,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,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