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君不独符仍剖,刺史还闻节再持。的意思及出处

诗词原文

湘南逢雁

使君不独符仍剖,刺史还闻节再持。的意思及出处

唐·钱起

湘江斑竹枝,锦翅鹧鸪飞。

使君不独符仍剖,刺史还闻节再持。

地近轻寒初入夜,霜华渐白欲侵衣。

渔人相顾尽无语,长笛一声何处归。

作者及朝代

作者:钱起

朝代:唐代

作者简介

钱起,字仲文,唐代诗人,吴兴(今浙江湖州市)人,早年数次赴试落第,唐天宝十年(751年)进士,初为秘书省校书郎、蓝田县尉,后任司勋员外郎、考功郎中、知制诰,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,世称钱考功、钱司勋,钱起诗名早著,为大历十才子之一,与刘长卿齐名,并称“钱刘”,又与郎士元齐名,称“钱郎”,当时称为“前有沈宋,后有钱郎”。

译文

湘江两岸斑竹枝枝连理,锦翅鹧鸪双双飞翔,你这次去桂阳做太守,不但官符新剖,而且将手持符节,再赴新任,地处偏僻,气候湿冷,刚入夜暮,就感到霜气渐重,似乎要侵入衣被之中,渔人们互相看看,都不说话,只是长笛一声,何处是归程?

释义

湘江斑竹枝:斑竹,即湘妃竹,竹上有斑纹,传说为舜之二妃娥皇、女英泪洒而成。

锦翅鹧鸪飞:鹧鸪,形似母鸡,头如鹑,胸前有白圆点,如珍珠,背毛有紫赤浪纹,鸣声凄切。

使君不独符仍剖:使君,对州郡长官的尊称,符仍剖,指州郡长官更换。

刺史还闻节再持:刺史,唐时州郡长官称刺史,节再持,指持节赴任。

赏析

这首诗以湘江斑竹和鹧鸪起兴,引出对友人的别离之情,颈联“使君不独符仍剖,刺史还闻节再持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赴任新职的祝贺与不舍,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,营造出一种凄清、哀婉的氛围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无奈,尾联以渔人无语、长笛一声作结,更添一份离愁别绪,令人回味无穷。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是钱起为送别友人赴桂阳(今湖南郴州)任职而作,唐代时期,官员的调任较为频繁,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离别也就成为了一种常态,在这首诗中,钱起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风光和离别时的情感变化,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感慨,也反映了唐代官员调任制度的现实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