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之死地成语的拼音是“zhì zhī sǐ dì”,这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意指把人或事物逼到绝境,使其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,常用于形容某种极端手段或策略,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效果。
1、置之死地的拼音:
zhì zhī sǐ dì
2、置之死地的释义:
原指把敌人逼到绝境,使其无法逃脱或反击,现也泛指把某人或某事物置于极端困难或危险的境地,使其不得不全力以赴或面临绝境以求生存或改变。
3、置之死地的出处:
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:“投之亡地然后存,陷之死地然后生,夫众陷于害,则奋矣。”意指将士兵置于绝境,才能激发他们的斗志,以求生存和胜利。
4、置之死地的例句:
面对强大的对手,教练决定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,让队员们在绝境中激发出最大的潜能。
5、置之死地的成语用法:
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一种极端的策略或处境,强调通过极端手段迫使对方或自己做出改变。
6、置之死地的示例:
在商战中,有时企业会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策略,通过大幅度降价或推出革命性产品,将竞争对手逼入绝境,从而占据市场优势。
7、置之死地的近义词:
- 孤注一掷:指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次行动上,不顾一切地干到底。
- 背水一战:表示处于绝境之中,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。
- 铤而走险: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。
8、置之死地的反义词:
- 留有余地:指说话或做事时留有回旋或变通的余地,不把事情做绝。
- 生路可寻:指还有生存或发展的可能,不是绝境。
- 绝处逢生:形容在最危险的时候得到生路,或在绝境中找到了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