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诸高阁成语的拼音

置诸高阁成语的拼音是“zhì zhū gāo gé”,该成语意指把事物搁置在一边,不去处理或不去过问,常用于形容对某事或某物漠不关心或故意不理睬的态度。

1、置诸高阁的拼音

置诸高阁成语的拼音

zhì zhū gāo gé

2、置诸高阁的释义

原意是将东西放在高高的架子上,不去管它,比喻把事情或意见搁置起来,不予理睬或处理。

3、置诸高阁的出处

这个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此(指《汉晋春秋》)书以(魏)明帝不纳其言,而追为之谥,故以此书置之高阁,而未之行也。”但更常见的引用和流传可能是在后世的文献中,用以形容某事被搁置不理。

4、置诸高阁的例句

他的建议虽然很有价值,但由于种种原因,最终被公司置诸高阁,没有得到实施。

5、置诸高阁的成语用法

通常用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表示对某事物或意见的不重视、不处理或搁置一旁。

6、置诸高阁的示例

在项目管理中,如果某个方案因为资金或技术原因被暂时搁置,就可以说该方案被“置诸高阁”。

7、置诸高阁的近义词

束之高阁、置之不理、抛诸脑后等,都表示对某事物不予重视或处理。

8、置诸高阁的反义词

付诸实施、提上日程、认真对待等,表示对某事物给予重视并积极处理。

虽然“置诸高阁”这一成语的具体出处可能有所争议,但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和意义是明确的,即表示将某事物搁置一旁,不予处理。